​特价促销:​6月份两坝一峡全票立减20元仅需238元,长江夜游立减20元仅需148元每人。

首页  >  攻略  >  宜昌攻略  >  秭归民俗传说 :屈原故里灵牛

秭归民俗传说 :屈原故里灵牛

更新时间:2023-12-01 小编:美游网 0 1082
屈原家乡的牛耕田、耙田都不用撇绳。乐平里的牛一出七里峡,过三天以后,就要撇绳,外边的牛一进峡到乐平里来,过三天后就可以不要撇绳,直到现在,还是这样。

传说,早先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耕牛犁田从这头到那头、转弯都用撇绳,也就是要靠人拉动穿在牛鼻子中的引绳耕田和耙田的。因屈原在郢都做了左徒官后,回乡时常到百姓间家访,察民情,观民风,整理上谏和写诗,当时用的竹简往往一收就是好几大捆。一次,屈原起程回郢都,他挑着担子一步一回头地过了玉米三丘,又过了响鼓溪大桥,依依不舍地跟父母告别之后,就加快了脚步,这时节正值春耕,屈原因赶路心切,不料脚下一滑,担子一晃,行李、竹简等散落一地,绳子也断了。正当屈原为这事着急时,他一抬头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人在耕田,于是屈原上前去对老人说:“老人家,您看我的绳子都断成几截,行李包怎么捆也捆不拢了,找根绳子吧!”

老人说:“我在这儿只有牛撇绳,给了你,我把它无收管,哪么能耕田呢?”
屈原迟疑了片刻说到:“不要紧的,以后你的牛耕田不要撇绳也能听使唤!”
这时,老人认出了跟自己要绳子的像是屈原,想到他小时候能把石头当牛骑着过溪,一定是个有灵气的人。于是爽快地把牛撇绳解下来递给了他。屈原谢过老人便走了。说来也巧,那牛好像听懂了屈原的话似的,像得到了解脱,“哞——”一个劲地叫着,还摆着尾巴。
老人回过头来,把牛吆起来一试,果然那牛没有撇绳耕起田来,还是和先前一样听使唤。
从这以后,屈原家乡的牛耕田、耙田都不用撇绳。乐平里的牛一出七里峡,过三天以后,就要撇绳,外边的牛一进峡到乐平里来,过三天后就可以不要撇绳,直到现在,还是这样。
秭归旅游:http://www.sanxiamc.com/lines/zigui/


文章来源:  秭归政府网 

上一篇:秭归民俗 月半节烧包袱 下一篇:
阳光价格 同类产品,保证低价
阳光行程 品质护航,透明公开
阳光服务 专属客服,快速响应
救援保障 途中意外,保证援助